新聞

  • 蕭富元:從業藝術就像“經營婚姻”

    伴隨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臺灣畫廊“登陸潮”是近三年來藝術市場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而許多人並不知道,最早的臺灣畫廊2001年已經在北京開張了。

    13年來,一家小小的畫廊鑒證了兩岸藝術交流的變化。2001年,當沒有人看好大陸藝術市場的時候,蕭富元毅然在北京成立索卡藝術中心。來到北京後,面對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他重新布局開始培養屬於自己的收藏家。如今,他自信地說:“最好的藏家都在索卡,但我們的藏家不會在臺面上弄來弄去。”

  • 大毛物語(節選)

    大毛物語是從1980年代中期首先對自然的思考中發展出來的。那個時候,大毛就已經對自然風景中的某些有靈性的物質產生了特別的表現沖動,比如,雲南圭山的紅土和綠樹。稍後, 大毛對自己的個人存在和社會問題進行了直面回應,題材一般是人物和私人空間。1988年,大概是由於大毛個人生活有了新的開端,他從敘事性的人物題材轉到了象徵性的《家長》系列。從1990年初開始,毛旭輝徹底走嚮“物的肖像”創作。

  • 圭山綠色的價值語義(節選)

    毛旭輝,一位常年生活在雲南紅土高原的藝術家,眾人對他的評價多從參加“’85新潮美術”、舉辦“新具像”畫展、組織“西南藝術研究群體”、畫“剪刀”和“家長”以喻權力等角度介入,藝術界朋友也多有贊嘆其堅守雲南邊疆的執著精神及自甘寂寞的勇氣,同時為他這份對藝術的真誠而感動。殊不知,在經歷了30多年的創作實踐和生活磨礪之後,毛旭輝堅守的動力已不再是單純的藝術,而是立足雲南這塊遠離喧囂的話語中心的邊疆看臺,靜觀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是與非,思考表面浮華掩蓋下價值失落的危機成因;又以邊疆的綠色生態為出發點,構建以“生命”為信仰的新的藝術價值觀,並以孜孜不倦的春蠶精神培育新藝術觀的演繹主體,即80後的一代藝術青年。

  • 另一種肖像 - 也談毛旭輝的“紫色莊嚴”

    “真正的藝術是對情感的表現”這一聲科林伍德式的吶喊,似乎已然要被淹沒在注重詮釋觀念的當代潮流之中,而早在八十年代,在第一次看到蒙克的展覽後,藝術作為自我情感的表達,就成為了毛旭輝創作的一大動機,他身邊的日常生活也為他的創作賦予了最為充足的理由,這當然是一個與潮流相逆的方嚮,他卻將其作為自己的主線,並堅守至今。在他的近作,“紫色”系列中,在經歷了兩次關於生命逝去的體驗後,我們看到這種對於情感的表達開始被升華為一種宗教性的救贖感。藝術很輕,面對生命,它微不足道,藝術又很重,它讓毛旭輝在其中得到解脫,在我看來,它更成為毛旭輝與逝去靈魂相交流的通道。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或許正是這種被賦予在畫面中,對於逝者魂牽夢縈的濃郁,讓他在不經意間,創造了有關“另一種肖像”的表達。

  • 毛旭輝:“紫色莊嚴”背後的心路歷程

    在沉寂幾年之後,作為西南藝術代表人物的毛旭輝終於以他的新作個展《紫色莊嚴》復出,展覽在798藝術區的索卡藝術中心舉行。他之前不愿前來798,怕觸及發生於兩年前的悲傷往事,今天他可以直面並用藝術的方式來嚮公眾傳達他的情緒。展廳中,一幅幅紫色的作品映入觀眾的眼簾,帶給人們一個充滿悲情卻又擁有生命尊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