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跨域地域的多元參照 - 臺北索卡藝術「補牆計畫」
「補牆計畫」執行了一項不同以往的布展計畫,從6月17日起每天輪流只有一位藝術家進入畫廊布展,而且都是到了展場時再於當下自行挑選作品擺放的位置。所以,一直到7月8日開幕前一天, 布展作業才全數宣告結束,而18位藝術家也跟觀者 一樣,直到開幕當天才得以一覽展場的全貌。而這批活力十足的年輕藝術家,索卡藝術總監蕭博中表示,也將從中發掘可以長期持續合作的藝術家。 -
寂靜平衡下是波滔暗涌,看《M模式下的感光 - 許芝綺個展》
許芝綺作品如此純粹,進行著弧度上的變化與造型的扭曲旋轉,光影中無限的灰階過渡,像是閱讀著黑白極簡抽象攝影,總帶著幾分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孤寂詩意。「白」作為象徵,就像絕對零度所承載的多層意義,零度是一種不可能真實存在的抽象概念。「白」,是藝術家自身對於社會浸潤的省思,「白」與無限的灰階是靈魂歷經成長下的顏色。 -
一個直擊心靈的思考場域 “從馬王堆到山水賦 - 顧黎明藝術語言的轉換” 展在京開幕 | 中國美術報
8月5日,“從馬王堆到山水賦 - 顧黎明藝術語言的轉換”展在798藝術區北京索卡藝術中心拉開帷幕。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美術評論家張曉凌,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藝術家譚平,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策展人彭峰,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洪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策展人夏可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繪畫部主任鄭藝,海淀區文聯主席苗地,錦都藝術中心董事長榮劍及總經理朱勝軍,筑中美術館總經理牛犇及館長白春莉、執行館長孫莉敏,顧黎明夫人、畫家王海燕,北京時代藝龍總經理何輝,中央美院教授陳曦,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張譯丹以及顧黎明好友:陳海華婦夫、郭洪軍先生,藝術家曾健勇、譚軍、張方白、蔣煥、馮放、陳思源、楊大偉、馬堡中、劉勁蓬、胡昌輝、王文等人出席了開幕式。此次展覽特別邀請張曉凌擔任學術主持,共展出作品30余幅(件),以歷史時間為線索,分為“漢馬王堆”“敦煌”“山水賦”三部分,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30多年來,顧黎明當代藝術創作探索的過程及成果。 -
關渡美術館現場 | 毛旭輝:我就在這兒
索卡藝術‧臺北於7月21日在關渡美術館成功舉辦了毛旭輝個展《毛旭輝:我就在這兒》,展覽開幕現場熱鬧非凡 。此次展覽此展將持續至9月24日,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
臺北關渡美術館《毛旭輝:我就在這兒》
毛旭輝作為“八五美術運動”的代表性藝術家之一,在當下中國當代藝術生態中,也許難以在類型化、符號化的趨同性裡給予簡單地界定和歸類。如果說前衛藝術意味著對現存藝術系統的格格不入,那麼毛旭輝當然添列其中,但這一定位卻有些寬泛和空洞。倘若將中國的前衛指涉在“八五美術運動”以來,延續到後現代主義、文化全球化潮流,毛旭輝的藝術創作漸行漸遠。與現代主義藝術相比,毛旭輝顯得相當的人文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比較,他拒絕無意義的創作。他是一種內嚮的趨於自我的創作,拒絕復製形而下的生活圖景。在我看來,毛旭輝的繪畫藝術是一種返還到藝術創作之初,接近人與思想、與繪畫語言,以及藝術與人生本源性的關系之中。他關注個體生命的生存境遇,以人、景、物的象徵性,直接或間接地表現了人性隱秘復雜的存在狀態,折射出中國社會轉型期潛在的矛盾與沖突。作品針對性既源自於人的精神失衡和漂浮的無所歸宿,又源自於人性的乖張、扭曲和變異。其中壓縮著他的理性思考和表現主義意味,並適宜地融入到作品的精神層面,顯示了他將畫面中的關鍵性形象,同時賦予了內容和形式上豐富的視覺效果。以此,毛旭輝沒有當下藝術圈裡慣熟的風格樣式,是一位不見容於現在流行“藝術”模式的藝術家。他一直堅守在他所在的空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