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A SLICE - 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群展
2008.04.26 - 05.25
致力于亚洲当代艺术推广的索卡当代艺术,将在北京推出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群展: A SLICE - Indonesia Contemporary Art. 此次展览呈现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两大重镇日惹(Yogyakarta)与万隆(Bandung)艺术风格。印度尼西亚历经1998年政经风暴与苏哈托(Suharto)退出政坛以来,社会迈向民主化与现代化的进程,艺术发展日趋蓬勃。加上1970年后,次文化在压抑的政权下发展,印度尼西亚艺术发展呈现对政治、个人、次文化的对话交集。此次展览有来自日惹“窗团体”(Kelompok Jendela)之一的Alfi Jumaldi,他以多层次的视觉元素,探讨抽象与写实间的极限。来自巴里岛,现定居于日惹的Putu Sutawijaya,刻意舍弃巴里岛艺术家习惯将巴里岛认同符号入画的风格,将传统的巴里岛舞者姿态解构再重组,转化成为艺术家与文化的对话。另外来自万隆的艺术家Dikdik Sayahdikumullah,运用逻辑式的写实风格,讨论观者的视觉感变时,物体本质的状态是否也在改变。此次展览网罗印度尼西亚的一线艺术家,亦结合日惹与万隆的艺术家新秀,在亚洲艺术市场一片热火中,呈现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在90年后以来的脉络发展。 -
解放 - 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八零年代
2008.03.08 - 04.06
“解放”是“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中关于八十年代部分的一个浓缩,通过图片和影像集中展示了八十年代以来作为中国前卫艺术最早期实践者之一的温普林所策动并记录的大地震的所有艺术行为以及上海的李山、孙良等人所组织实施的行为艺术活动“最后的晚餐”,并真实再现了八九年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展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场景。详实的史料文献,丰富的图片和珍贵的影像放映使本展览具有了较高的学术意义和收藏价值。 -
深呼吸 - 存在与感知共构的幽微空间
2008.01.01 - 01.27
北京索卡艺术『深呼吸』展览由策展人胡朝圣策画,共邀请包括袁广鸣、陈永贤、吴鼎武.瓦历斯、陶亚伦、王德瑜、林建荣、陈万仁以及黄博志等八位台湾新媒体艺术领域中杰出的艺术家,展出作品从做为一个人我存在意义的探讨,延伸至人在自然和城市中的相对位置与存在价值,再到一种莫可名状的感知状态,表达出人在不同情境下面对存在本质的体会与思考。 -
非集体意志 - 武汉70后当代艺术展
2007.11.10 - 11.30
客观的看待武汉的当代艺术史,它在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有着浓重的一笔。然而无论是留守在本地或出走他乡的艺术前辈,他们成功的艺术实践并未在目前这批年轻艺术家的身上留下明显的印记。生活在这里的艺术家的“集体意志”是淡漠的,在创作中他们“个体的意志”相对有着明确的体现,这应是一种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有趣现象。 -
我的北京 - 2+2摄影展
2007.10.13 - 10.31
如果说现在世界上最热门的城市,一定数得上北京。北京的变化发展,北京的过去现在,北京的环境自然,北京的一切一切,时时刻刻都可以牵动世界的关注。孟瑾的北京,朦胧模糊,甚至有些不确定的浪漫 ? 方二的北京,神秘莫测,显示丧失了自然风景的漠然;王迪的北京,细腻亲切,幽默之间带着一种淡淡的伤感;曾力的北京,波澜壮阔,多多少少令人记起愚公的时代。 -
意在言外 - 中日韩多媒体展
2007.09.01 - 09.30
语言的出现,与其说是作为一种沟通的技术性工具,不如说是一种源自于人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感,为了消除这种不安,于是语言具体化为社会秩序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语言似乎也发展出一套明确且无庸置疑指意性。当尼采提出以虚构文字方式的态度,重建道德判断的历史后,艺术家们似乎也开始实践以另一种虚构的语言去颠覆人类既有的沟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