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自然物语 - 陶发个展
2016.08.13 - 09.25
陶发作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自然在说话,万物有灵。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天空、土地、云、树、草、动物,都充满灵性,有生命的个体。这和他是苗族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苗族人认为巨石、岩洞、大树、大山等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从陶发绘画语言中的颜色、构图、线条,我们能感受到他绘画状态中一种自由的力量。那种状态就像是一个小孩在一望无际的大自然中尽情的奔跑游玩。 -
索卡实验室·第一期
卢杉:基因糖2016.07.09 - 08.07
《索卡实验室》是索卡北京15周年之际推出的最新展览实验项目,以小型个展的方式不定期推出艺术家个人实验计划,探讨艺术生成的无限可能。媒介不限,空间有限,有限的空间,艺术如何发声。我们希望《索卡实验室》成为孕育新艺术生成的发生地与孵化器。艺术无法定义,这将是一个艺术无限的交流平台。卢杉在创作之初,就宿命般地决定要用影像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方式。影像是他的“画笔”,在他的“画笔”之下,充满画布无法达到的晶体管色彩。他沿用理查德·汉密尔顿的拼贴方式, 将“网络现成品”或者说“影像现成品”进行拼贴,成为他的GIF动画大合集。 -
单位画 - 吴翠玲、叶志航联展
2016.07.09 - 08.14
《单位画》参与的两位艺术家提供1号、10号、50号至100号的作品,作品也透过「单位」为符号─一种「通俗」的认定。借以增加艺术家创作语言、画面表现、结构仪式之外的象征系统,辅助庞杂的视觉与市场概念。 -
洪凌回顾展
2016.07.01 - 2017.07.02
洪凌在中国文化大革命 (1966-76) 这段政治动荡期间所创作的作品大多已佚失。这次展览所涵盖的作品是从 1979 年起的一些珍稀创作开始,并包含其他1980时期洪凌于北京就读艺术学院时的学生作品:这些作品有许多是在画室中所创作的,像是裸体画与人像画等,以及一系列胡同 (传统的巷弄庭院) 画作。在商业层面的成功渐趋确立后,洪凌从 1990 年起开始游历四方,并在安徽省南部的黄山这个风景如画的地区设立工作室。该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之一。从那时候起,洪凌就特别专注于风景画,在多个专门进行油画与水墨画创作的工作室中工作,并于北京与黄山两处间流连。自 1990 年起,洪凌的作品便受到他在中国、亚洲,以及包含南北极在内的世界许多偏远地区等地旅行时获得的经验所深深影响。这些经验一一被记录于他的素描簿、相簿、水彩以及摄影当中,本次回顾展也将展出这类作品。 -
演绎 - 从书写到观念
2016.06.25 - 08.07
“从书写到观念”,这是汉字在现当代发展的基本特征。通过井上有一,可以看到汉字走出传统规范后的灵性书写;跟随魏立刚,汉字书象与西方抽象的比较,可以看到汉字的图像构造性所具有的深厚资源,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陈光武在书写中带入观念性的思考:水墨之黑白与天地之阴阳不可分的纠葛中,艺术应如何呈现?成蒲云更想还原汉字本身的笔划 - 体现书写近于咒语般的每一笔最后达成的图像,是大象大音的倾诉?谷文达对汉字与图像的象征性复合,把书写和观念融为一体;曾灶财的汉字书写打破了汉字艺术经典样式的权威,就像还原到岩画、还原到涂鸦 - 回归现实生活空间的书写,作品弥漫于公共空间,就像艺术经历着一次轮回,回到生活的起点 - 艺术终将何为? -
乐园 - 王明仁个展
2016.06.12 - 07.17
王明仁创作的主题重心与旅行中所见所闻息息相关,作品中描绘对象物以场域或事件为主,并选择当时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地标、建筑、生活工作影像,为了是唤醒较多数观者的共通记忆。影像是收集世界的方式,艺术则是一种独特的手感记录,表现一种感觉与氛围,透过对生活的敏感和独特感受,去体验世界的丰富多彩,就像将昆虫的标本用大头针固定在木盒一般,制成我们可以欣赏的对象,放在好奇的显微镜下观看、理解并拥有。藉此去回应、去召唤、去观察这个时代。让过往美好时光进行反刍和追寻,图像能够响应海马回中的记忆片段,去带给人们勇气,去面对不那么确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