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洪凌回顾展 - 海外第三站 | 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
《洪凌巡回展》的海外第一站在英国伦敦亚非学院的汶莱美术馆,第二站在爱尔兰都柏林的切斯特·比堤图书馆,第三站来到英国巴斯的东亚艺术博物馆。另外,洪凌部分作品也将会在3月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展出。 -
在瓷都景德镇, 这个90后姑娘“烧”出了24节气 | Weekend Where to go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在一年中的运动而形成的、关于时间管理及其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好喘!)。在11月30号,它成为第31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项目。二十四节气一直都是绘画、诗歌、民间故事等文学艺术形式阐释的主题。一年前,北京艺术家董琳开始了一个系列作品 - 把二十四节气“烧制”出来。这个25岁的姑娘借鉴了占景盘,一种始于汉代的插花、盆景摆放形式。她用手捏并烧出陶质的山,树木和动物,再把它们摆放在一个大的陶瓷盘中,从而呈现出各个节气所对应的自然景象。董琳已经完成了节气系列的首批六件作品,分别是惊蛰,谷雨,处暑,秋分,寒露和小雪,现在正作为索卡实验室·第三期的一部分,在索卡艺术北京空间展出。索卡实验室旨在呈现年轻艺术家的实验性创作。 -
洪凌回顾展| 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 — 聚焦「现当代中国艺术辩论」
(来源:《典藏投资》 文 / 林逸欣 )
伴随着「洪凌回顾展」的欧洲巡回活动,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举办的「艺术生态学:现当代中国艺术辩论」(Ecologies of Art: A Modern and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Debate)研讨会已于9月下旬圆满落幕。在两天议程当中,28位国际学者与专家汇聚一堂,热烈讨论二十至二十一世纪间中国艺术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其报告内容不仅聚焦洪凌绘画,更包括这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主题与类型、媒介和技巧、艺术实践的本土和区域观点、空间感与时间性,以及美术馆的收藏过程与经典塑造等议题。本次会议定名为「艺术生态学」,即是强调现当代中国艺术环境的复杂脉络,企图藉此发掘更多丰富的文化面向。 -
千万不要把山海经、二十四节气、敦煌壁画、楚辞幻影捏成这样 | 象外报道
《山林梵音》是董琳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件创作,这距她开始学画已经过了17年。7岁开始拿毛笔画画,董琳看的第一本画册是妈妈捡回来的林风眠,“非常喜欢,”她说,“那会儿只觉得好看。”可能就是这一点点的好看,让她亲近传统,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大学时,董琳开始喜欢霍去病墓的石雕,喜欢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喜欢敦煌壁画,她说:“大气,有劲儿。”我想,这两个词也恰好用来形容董琳。 -
《洪凌回顾展》于爱尔兰切斯特比堤图书馆 - 爱尔兰时报重要艺评
切斯特比堤向来以丰富的古董收藏闻名,但这回新展却是关注一位在世的中国艺术家,洪凌。虽然这个展览取名为「回顾展」,但更精确的说来,应该是一个对艺术家人生中期庞大资料的调查研究展览,因为艺术家洪凌才60岁,而且从展览中也看不出他即将停笔的讯息。洪凌的画作尺寸非常大且浓重,充满热情的能量描绘了中国黄山地区。黄山也是他现在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