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謎漾 - 許芳禎個展
2012.01.07 - 02.12
許芳禎敏感的個性造就了敏銳的人性洞悉能力,自身的多重性格也影響著她的創作,她說:「有時,我無法分辨我是活在夢中、或是活在現實中;夢中的我過於真實,我有兩個人生同時活著。」因此,她藉由汲取各種創作來源,個人、他人、文化、歷史、日常的生活體驗,透過描繪圖像來自我表述。為諷刺現代人身心不一的心理狀態,她用缺少腦袋、不完整的人形,表現眾人自我的不同境界,如同沒有自由意識與靈魂的空殼。超個人心理學家肯.維爾伯(Ken Wilber)在提出的「意識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理論中表示:「人的自我有不同境界:在存在的層面上,環境被視為非我;在自我層面上,身體成了非我;在角色層面上,不只是環境和身體,心理的某些內容也成了非我。」現代人生活在面對自然、他人以及真實自我的沖突中,麻木遊走已是常態,她多張作品中呈現的人體以及動物局部裁切、行走中的雙腳與幾何方塊組合的軀體、在破裂的黑暗中上下交錯的雙腳等,都在表達一種明知不可為卻自我欺騙的矛盾狀態,就像是身心分離一樣,既騷動又孤寂的心理情緒。 -
東北墟 - 東北當代藝術輪廓
2011.11.19 - 2012.01.15
每一個地域或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成長軌跡,自己的記憶。這種記憶必定是雜多的、重疊的、片斷的、不齊整的,甚至是矛盾的。因為這種記憶的源泉是無數個體的欲望、活動、追求和創造力。一旦這些地域或城市被規劃、整理得整齊劃一,它們的記憶就會被抹平,其創造力就將枯竭,剩下的,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沙漠。因此,與其說這次展覽試圖呈現“墟置”現實圖景,不如說它更像是東北當代藝術的一種輪廓,是從藝術家創作的圖像本身出發,對現實表象所做的一種“挑選”。這些參展的作品或許呈現了東北當代藝術的某種“事實”,或“事實”的某一面而已。 -
王光樂在臺灣 - 王光樂個展
2011.12.03 - 2012.01.01
《王光樂-在臺灣》是他首次在臺灣舉辦的個展,六件作品的特色在於目光所及並無凝聚點,整個畫面無重心、無強調重點,以“滿幅繪畫” (allover painting)的形式呈顯,他每天早晚兩次使用顏料刷滿畫布,色調從單色到雙色或多色。每刷一次離上下邊框遠一些,加上顏料沿邊框自然滴落,作品幾乎獲得了立體維度。作品中所蘊含的東方神秘主義精神和強烈的主觀性更不同於西方抽象藝術(傳達瞬間)的追求,他融合了《水磨石》的抽象時間空間概念及《壽漆》以”肌理”堆疊的技巧,王光樂所努力追求的”重復”,既是當下也是永恒的追尋,不僅在他的作品形式風格上有更多的原創性,更成為中國當代觀念性抽象藝術的佼佼者。 -
浮春之鄉 - 李胤個展
2011.10.29 - 11.27
李胤的作品繼承了周春芽的文人氣質,融表現主義和中國傳統繪畫於一體,筆下的色彩和形體,無論是樹木花草,動物、人物,都在李胤揮灑自如的筆下呈現出輕松恣意而又若有所思的意境。周春芽曾說,初見李胤的畫時就感受到了他超脫的藝術天賦,很多藝術家會花很大的功夫去刻劃微妙的細節,而李胤卻能輕易地將之表現得淋漓盡致,把人世間的情感含蓄而深刻的表現在水、樹木和石頭之中。 -
微生活 - 第二回展
2011.10.01 - 10.23
生活是人類為生存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及其經驗,其狹義的概念是指人類為了維生和繁衍所必需從事的不可或缺的生計活動,其廣義的概念則是指人類的各種活動及其經驗,包括職業生活、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對於生活而言針對於它的任何概念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生活從來就是個人的、具體的、細微的,也正是這些個人的、具體的、細微的才形成了如此龐大、豐富、多樣的生活本身。 -
引領風騷 - 北京索卡十年
2011.09.24 - 10.23
能走過十年的畫廊,在北京少之又少,北京索卡有幸見證藝術市場在這十年發展的成長,也見證了中國藝術從沒有到繁榮,確實不易。此次”引領風騷 - 北京索卡十年”,我們以回顧歷史與開啟未來兩部份,準備了許多精彩的作品來感謝支援北京索卡的好友們。